益阳市红十字会采取“四送四零”工作机制,扎实推进“三访三化”工作落实
市红十字会自开展“三访三化”专项活动以来,严格落实市委要求,结合我会的职能特点和联系点民和村的实际情况,专题研究部署,按照“围绕需求,突出重点,发挥优势,分步实施”的工作方针,采取“四送四零”工作方法,不断将“三访三化”引向深入。
一、精心组织,确保“四送”全面落实
为了做到“解民忧、顺民意、帮民富、促和谐”,丰富活动内涵,结合我会实际,不断提升“四送”工作能量。
一是送知识。8月9日上午,我会在千山红镇民和村小学开展了大众卫生常识、心肺复苏术、创伤现场救护、溺水、犬蛇咬伤等10项应急救护知识专题讲座,并进行示范演示,吸引了69名居民前来学习。培训结束后,其中51名群众还现场进行了操作,加深了对本次救护培训知识的掌握。不少村民表示,通过此次活动,大家增强了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能力,即使面临突发的疾病也不会“手足无措”,能尽量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,为治疗占得“先机”。
二是送物资。8月8日、9日,李会长、蔡秘书长一行冒着酷暑首先走访慰问了民和村李孟良等4户特困户,特地看望了杨姣等3户五保户,给10名贫困学生送去了慰问物资。困难群众表示,感谢红十字会在大热天来看望他们,心里非常感动。此次走访活动慰问了7户特困群众、10名特困学生,共发放运动鞋、衣服、毛巾被、书包等慰问物资近万元。
三是送资金。8月8日、9日助学、助困活动时,我会给每户困难户和困难学生送上了两百元的慰问金,并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,依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自强自立。针对村里道路难通行,配套资金有缺口的现状,我会正积极与交通、公路部门及省红会汇报,争取道路硬化指标与配套资金。
四是送信息。针对村里地少人多,外出打工人员多的特点,我会与村里一起,广泛搜集劳务信息,建好劳动力资源库,积极为村民外出打工提供便利条件,驻点工作组及时了解掌握外出村民的工作、收入及生活状况,并通过全会人员的信息检索,为村民外出务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,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
二、强化职责,打造“四零”服务名片
按照“干部受教育、素质有提升、事业有发展”的活动目的,结合我会工作职责,坚持做到“四零”要求。
一是求助工作零推诿。我会服务的对象就是弱势群众,村里群众反映的问题,驻点工作人员均能热情接待,详细登记,归属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当场就给予答复,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外的及时做好反馈意见建议的工作。目前,有6个问题得到解决。
二是基层服务零距离。8月初,秘书长蔡跃春的爸爸去世才几天,他含着丧父之痛,也来不及身体修整便来到民和村蹲点,一住就是五天,及时公布了电话号码,承诺24小时为群众服务。期间,与村干部一起谋划全村经济发展的未来,并多次深入群众家中探访,详细了解村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,记录民情日记10篇,认真梳理出6个方面11个群众反映的问题,发放民情登记卡53张,多次表示将竭尽全力为村里解决实际困难。
三是群众满意零投诉。红十字会是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,是联系群众,服务群众的团体,所有干部要本着一颗“人道、博爱、奉献”的精神,认真做好服务,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,坚决不让群众乘兴而来,败兴而归。
四是作风问题零容忍。加强干部作风建设,要从小事抓起,要从细节抓起,从每一个人做起。要严肃工作纪律,对于任何违规违纪行为,坚决予以处罚,在民和村蹲点人员吃住在农家,费用及时结清。真正实现“精神面貌大改观、工作业绩大提升、社会公信大提高”。
在“三访三化”专项活动深化巩固阶段,我会将立足当前、着眼长远,及时总结好的经验、做法,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解难题、办实事、办好事,今后将进一步突出特色,打造品牌,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长效工作机制。
2013年8月14日

